透水混凝土地面在城市园林道路综合效益的分析(2)

1.2 透水混凝土地面的性能
1.2.1 高透水性 透水混凝土地面拥有15%~25%的孔隙,能够使透水速度达到31~52L·m-1·h-1,远远高于最有效的降雨在最优秀的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率。同时,高透水性增加城市可透水、透气面积,加强地表与空气的热量和水分交换,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现象”,改善地面植物的生长条件和调整生态平衡。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的地面。根据资料统计,北京市近5a遇到的最大降雨强度约为0.1mm/s,而透水性路面的透水系数一般要求为1mm/s,完全可以使雨水迅速下渗到垫层下,使路面不产生任何积水[5]。
1.2.2 蓄水能力强 充分利用雨雪降水,增大地表相对湿度,补充城区日益枯竭的地下水资源,发挥透水性路基的“蓄水池”功能。能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地下水和土壤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条件;又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陷和房屋地基下沉等工程地质灾害。经测算,5 000万m2透水地坪,按年降雨量600mm计,可蓄水3 000万m3,相当一个中型水库容量。1.2.3 防洪排水 能够减轻降雨季节道路排水系统的负担,明显降低暴雨对城市水体的污染,洪水削减率高达93%。
1.2.4 吸音降噪 能够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和交通环境,雨天防止路面积水和夜间反光。同时良好的耐磨性和防滑性,有效地防止行人和车辆打滑,改善车辆行驶及行人的舒适性与安全性[6]。1996年我国先后在杭州-金华段高速公路和320国道上铺设透水性沥青试验路面,使用及测试证明该种路面在雨水涵养、降低噪声、改善路面光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2.5 抗污染易维护 透水混凝土内部的孔隙能吸附城市污染物(如粉尘),减少城市的扬尘污染,同时不会破损、不易堵塞。其所特有的透水性铺装系统只需用高压水冲洗即可,易于维护。
1.2.6 抗冻融性 因为透水混凝土结构本身有较大的孔隙,比一般混凝土路面具有更强的抗冻融能力,不会受冻融影响而开裂。
1.2.7 良好的装饰性 透水混凝土可以根据需要掺加不同的颜色,也可以对表面进行特殊的处理,设计出各种图案,充分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实现不同环境和个性所要求的装饰风格。
2 透水混凝土地面的种类
2.1 高分子透水性混凝土
高分子透水性混凝土是采用单一粒级的粗骨料,以沥青或高分子树脂为胶结材料配置的透水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相比,强度与成本均高。由于高分子材料耐候性差,在高温下易流淌,使透水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2 水泥透水混凝土
水泥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及其表面均匀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相互粘结,并经水化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续空隙结构的混凝土。当粗骨料表面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经水冲洗后,表层粗骨料露出本色原型的透水混凝土叫露骨料混凝土。水泥透水性混凝土成本低,制作简单,耐久性好,但由于孔隙率高,强度、耐磨性、抗冻性较差。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停车场等的透水铺装。
3 建立道路综合效益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模糊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利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评价。对透水地面铺装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保证在其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合理的应用。因此评价方法要确保合理、科学、简便易用。该文采用的是模糊数学评价,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的问题。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主要涉及4个要素:因素集、评语集、单因素评价矩阵和权重向量集。
3.1 建立因素集
模糊评价法是对道路铺装进行广义评价,道路铺装直接关系到了园林的整体质量,因此要遵循综合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抓主要因素,选定6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表1)。因素集为{U=U1,U2,U3,U4,U5,U6} (1)。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
邦伟建材微信公众号